芙莉导航网

精选免费小说导航平台

蝴蝶效应电影结局深度解析(蝴蝶效应 电影 2004结局)

深度解析载入电影史册的《蝴蝶效应》,6种人生结局、4个版本结局

假如埃文存在精神问题,他的数次“穿越”不过是假象,我们该如何重新理解这部电影呢?

一、惊人的真相

虚假总是需要一个现实基础,那么,哪些是真实发生过的?

是从开头,两个孩子骑着自行车,埃文在自家草坪上和小狗玩,一直到电影接近一半的时候,埃文在凯丽的墓前,放上鲜花和一张写着“我会回来找你的”的纸条吗?

这一部分的确太像现实了。

但是,这并不是现实。

因为与现实相比,这一部分更接近后半部分电影中所谓的“穿越”。

而电影中唯一的现实,是电影开头和结尾,埃文出现在精神病医院的场景。

医生对他说的两段话,是解密电影的一把钥匙。

“真伤心,你又来了。没有日记,从来就没有过那些日记,这只是你的大脑虚构出来的幻想世界的一部分,用来克服你内心对误杀凯丽·米勒的内疚。想想吧,埃文,好好想想。你自己杜撰了一种根本不存在的病,交错活在大学、监狱和半身不遂的世界里。”

“你让我想起了你父亲,他总是大声叫喊要那些相簿,尽管那些相簿从来就没有存在过。”


这两段话的信息量太大了,让电影在结尾产生了一次巨大的反转。

(一)埃文本身分不清真实和假象,他的记忆力还有问题,当他重复经历回忆、遗忘、再回忆的过程,就会出现一个结果,那就是,把曾经的想象、幻觉和梦,在之后的回忆中把他们当成了现实。

(二)“又来了”,说明埃文这样的行为之前出现过多次了。

重复经历类似的过程,会导致一种情况发生,那就是,上次的“果”会在下次成为“因”,因果不断颠倒。

(三)日记根本不存在。

电影中日记存在的部分,有一个无法解释的问题,那就是,日记是在他画了那幅画之后,医生才建议他母亲让他记日记的。

也就是,先有的画,才有的日记。如果没有画,就没有日记。如果没有日记,他就无法“穿越”。所以,他必须要在写日记前,把画画出来,以确保日记会出现。但他怎么能在穿越前就见过光头和黄毛呢?

如果日记根本不存在,从逻辑上就能解释通了。没有日记,没有穿越,也就没有画上的二人组。没有二人组,就不会有画,也就不会有日记……

(四)医生知道他经历的三个场景,大学、监狱和半身不遂的世界,这对埃文来说都是之前“穿越”中的场景

但是,梳理埃文的那些“穿越”,会发现,除了最后在精神病院醒来这次,其他“穿越”中,只有他是保存着之前“穿越”的记忆,而其他人并不知道他之前“穿越”的经历,只知道当下的事情

在他前三次大的“穿越”中,我们会看到:

其一:和凯丽是情侣的那次:

洗脸时看到一个女的,埃文知道她是“在酒吧扔爆米花到桑普尔头上的女孩”,她叫格温,但那个女孩并不认识埃文。

桑普尔、教授都不认识他了。

埃文对凯丽说:“我已经失去过你一次,我不想再失去你。”是因为他带着电影前半段结局的记忆,就是凯丽因他而自我了结。

但是凯丽听不懂,问他:“你说失去过我一次是什么意思?”也就是凯丽并没有埃文这次“穿越”以前的记忆。

凯丽还说埃文最近怪怪的,在餐厅的表现也和往常不同。我们知道,这次的埃文是个纨绔子弟,和埃文在“穿越”前好学生的人设不同。

埃文之所以打汤米,是惩罚他害了小狗、兰尼等,他这些完全是之前的记忆。

其二:汤米被兰尼害了的那次:

埃文去上次“穿越”中凯丽工作的地方,店里的工作人员说根本不知道凯丽这个人。凯丽听说他所谓“穿越”的经历,感到非常可笑。

埃文吃饭时害怕,也是上次留下的习惯。

其三:埃文被炸成残疾的那次:

埃文说他可以修改过去时,母亲说他的举止和原来不一样了。埃文提到父亲的事,并说是母亲以前告诉他的,但母亲并不记得。

总之,埃文会保留之前“穿越”的“记忆”,但每次“穿越”中的其他人只有当下的记忆,而且还会有人觉得埃文奇怪,不像他。

只有电影最后那个医生和这些人不同,他知道埃文“穿越”时常去的三个场景,所以,这一部分应该才是现实。只是现实和埃文的虚假似乎衔接上了,所以让人很难怀疑。

这时,我们回到电影的前半部分,埃文母亲在修车时和埃文说的话。埃文着急去学校,母亲感到奇怪,说他什么时候开始介意准时上学了。看来埃文以前根本不关心上学是否迟到,这里的他和以前不一样了。

所以,电影前半部分可能就是虚假的,也是埃文“穿越”中的某次。

所以,从埃文跟小狗玩,到凯丽葬礼,埃文放鲜花和字条,这些占据电影前半部分的内容,很可能也不是现实。

二、找出“虚假”的破绽

所谓的真实,除了医生、母亲确实存在,埃文失忆且有精神问题,凯丽因埃文而死之外,埃文到底经历过什么?已经无从得知了。

但我们却可以辨别出何为虚假。

电影开头,埃文躲在医生办公室留下那张字条。

“如果任何人找到这封信,那就意味着我的计划不起作用,并且我已经死了。如果我能以某种方式回到所有这一切的开端,也许我就能挽救她。”

当写到结尾的“save her”后,纸条破碎,变成很多扇动翅膀的蝴蝶,然后电影名字出现了,“蝴蝶效应”,在扇动着翅膀的蝴蝶上,出现了大脑的X光片图像,大脑不断变动着。

会不会是埃文在写到“save her”时,大脑发生病变,晕了过去,进入了梦境?而此后电影里出现的所有一切,直到他最后一次醒来之前,都不过是一场大梦?而梦中的每次醒来,不过是要进入下一层梦境的开始?

在电影结尾,埃文最后一次醒来,他获得的新记忆中,就包含“一只压碎的蝴蝶”这样的信息。

在展现人物出现记忆问题和不断陷入虚假回忆这方面,《蝴蝶效应》和跟余华的《此文献给少女杨柳》的深层逻辑是类似的。

一开始,我是为了看懂《此文献给少女杨柳》才看《蝴蝶效应》,但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对余华这篇小说的阅读,又帮我理解了电影。

虚假的,无论是想象、幻觉还是梦,总会有破绽的,比较明显的是,会有重复元素的出现,比如类似的逻辑、场景、人物、话语等等。但并不是完全复制,而是类似于把原有素材打碎再重组的感觉

接下来是一些例子:

(一)画:在学校画光头黄毛二人组。在地下室画凯丽。此外他最后一次醒来时,快速闪过的那些画面里有一幅画,画画也被当作一种辅助治疗的手段,这应该是埃文在医院里画的画。

(二)爆米花:汤米被绊倒前,那些嘲笑他的人提到了爆米花。埃文被炸后,“输入记忆”时有句话也提到了爆米花。

(三)胖子:三个小伙伴去看电影《七宗罪》,汤米嘲笑电影里的人胖。埃文的室友桑普尔很胖。和凯丽是情侣那次,桑普尔发型变了,很看不惯埃文,他们应该不是室友了。

(四)摔倒、被众人嘲笑、报复:汤米被绊倒后遭到嘲笑,他因此伤人。桑普尔被嘲笑后用台球报复。埃文自己扑到在地,被众人嘲笑。

(五)埃文母亲、医院、烟:

她留号码给凯丽父亲,说有事打电话到医院找她,埃文长大后提起父亲如何寻找记忆,母亲借火抽烟。

埃文坐在轮椅上,被推着去医生的办公室,母亲也在里面听诊断结果。

母亲因为埃文被炸,染上了抽烟,得了肺癌,在医院的病床上。

母亲在医生办公室,埃文进去问母亲有没有拿录像带。

(六)航模、生日:兰尼在屋里做航模。兰尼的屋里挂着很多飞机模型。埃文被炸那次,快速闪过的片段里提到了生日快乐。世间没有埃文那次,兰尼的蛋糕上有个摆件是飞机。

(七)“在你出生前,我怀孕过两次……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总认为你是我的奇迹小宝宝”,这句话在结尾也出现过,不过两次变成了三次。

(八)凯丽:被父亲伤害,在父亲的安排下被埃文伤害。在餐馆被客人骚扰。沦落风尘。跟埃文在一起。跟兰尼在一起。

(九)室友、床铺、女人:室友是桑普尔,桑普尔和女友。桑普尔和埃文的床铺位置换了。桑普尔和女友在埃文的床铺上。埃文的床铺又回到最初的位置,但室友变成了兰尼,兰尼正和女友凯丽在一起。

(十)凯丽在餐馆当服务员那次,埃文去找她,凯丽说了一句话,“所有的事情都没变好,所有的事情永远都不会变好”,这句话,和埃文每次“穿越”的深层逻辑是一样的,越帮越忙,越帮越糟糕。

我看过电影一些解读,有个博主说得很好,他说每次想放弃解说电影时,都会再看一次这个电影。因为《蝴蝶效应》让他明白,不要去美化没有选择的路。电影从人生选择的角度去解读是非常感人的,但是就按我们现在这样解读就很残酷。

电影里的埃文,每次“穿越”都以不同的悲剧告终。虽然想想这么设定很有道理,就像埃文的父亲提醒他的那样,他不是上帝,无法去拯救别人。但为什么就不会成功呢?毕竟现实就算再残酷,也总有幸运的人。

只能说,那并不是现实。

在埃文虚假的世界里,因与果是可以不断颠倒的。

屡次“穿越”失败,可以得出无法改变过去的结论。而这个悲观的结论,又会影响之后的“穿越”,导致新的失败……如此循环往复。

所以,当某次“穿越”中,凯丽说出都没变好且永远都不会变好的时候,这种预言似的话,谁能说不会是一种结论呢?

类似的还有那个说埃文没有灵魂的女人说的话一样,说他本不该来到这个世界。也许是埃文早就在虚假中自我了断多次。但这种结果却在之后的虚假中成为了预言。

而埃文的自我了结,在别的两次“穿越”中,分别变成过了残疾的他和凯丽的行为。

人物变了,事件类似,这也是《此文献给少女杨柳》中常出现的,比如出车祸的从杨柳变成了“我”等等。在记忆破碎,被幻觉和梦纠缠的埃文的意识里,这是会发生的。

(十一)病床上躺着兰尼。类似的房间里,后来躺的人成了埃文。

(十二)光头、红色车、伤害:被炸的那个抱着孩子的女人就是开的红色的车。凯丽沦落风尘那次,埃文“输入记忆”时闪过的画面里有个开着红车的光头,戴着墨镜,问凯丽要不要搭车,凯丽此后不幸的遭遇应该是从那里开始的。埃文在监狱被光头和黄毛欺负。

(十三)埃文被炸那次,说过:“现在上心理学课还有什么意义,明天醒来也许发现自己在孟加拉一个肮脏的农场。”后半句,和他上一次“穿越”时,凯丽说过的一句话类似, “也许下次你会现身某处豪宅,而我却在提华纳(墨西哥境内)像头驴一样累……”。只是换了地名而已,本质上都是去一个地方受苦受累。

而且凯丽说的现身豪宅,埃文之前的“穿越“里确实当过富家公子。

(十四)日记和相片

日记我们已经解释过了。

日记很像《盗梦空间》里的图腾,但不同的是,《蝴蝶效应》里,有日记的是虚假,没有日记才是真实。

结尾,医生提到了埃文的父亲。埃文的父亲不是找日记,而是相片。还记得在电影里,埃文发现爷爷的死亡证明之前,看到的那些相片吗?不存在的事物,可能会在虚假中存在。

就像日记,医生说没有日记,埃文便在脑海里“杜撰”了日记出现的来龙去脉,让一切都看起来合乎情理。而且有意思的是,在埃文的虚构中,提议让埃文写日记的,不是别人,正是告诉他没有日记的医生。而且医生让写日记,也是和记忆相关。

“这样可以刺激他的记忆力,看看第二天他记不记得新东西,检验结果几天后出来,我们会帮你取回来。”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说汤米最后提到的“牺牲”,而之所以汤米能站在毕业典礼致辞,正是因为埃文的牺牲。还有埃文本是失忆患者,但他在虚假中却是学心理学并研究记忆的好学生。小时候的埃文觉得医院可怕,这可能是埃文内心的真实感受,他抗拒接受他是个病人并需要被困在医院的现实。

三、在虚假中接近真实的目的

电影里的埃文之所以想要日记,就是为了改变过去,而改变过去这个想法,是产生于他在虚假中试图寻找丢失的记忆的过程中。

可以理解成一个记忆破碎的人,在寻找记忆的过程中“跑偏”了,忘了寻找记忆,而去试图改变记忆了。

但正如医生所说的那样,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埃文对凯丽离世感到的内疚,所以找回记忆是表象,想要改变结局才是他本来的目的,这也是他在虚假中最终去做的。

埃文改变不了现实,但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导演剪辑版),是婚礼上凯丽灿烂的笑容,埃文在虚假中达到了他的目的,很像余华《夏季台风》里音乐老师他们在阴雨天幻想阳光。

“我会回来找你的” ,两次,一次是搬家后计划去看她,一次是回到过去拯救她,都是在虚假里产生的愿望,但却和他的真实想法契合。

正常人会知道人死不能复生,但他的精神状况和记忆能力不允许他走出愧疚。他凌乱的意识带着他绕来绕去。但是一旦绕回了终点,新的循环又开始了。

凯丽的死,在现实中会让埃文试图改变过去,在虚假中也是。在虚假中,一旦凯丽的结局出现了悲剧,埃文就要接着尝试,但最后会通向他的悲剧,他没了,凯丽拥有了灿烂的笑容,但这笑容可能又会触发他的记忆,让他开始新的寻找,画画,写日记……

电影开头即结尾,也许暗示了,埃文将永远被困在回忆里。

四、现实与虚假中的蝴蝶效应

试图回忆、回忆、尝试改变过去、假装改变过去,都会影响未来,更别说是当下的每一个选择。

想象、幻觉和梦会参与形成新的“记忆”,而新的“记忆”,又将成为下一个幻觉和梦的基础……

五、电影里的“提示”

“你已经熟睡,放松,我想要你领我回到你与兰尼在树林里的时光,把它想象成一部电影,你可以暂停、重放、慢放其中的任何细节,只要你愿意。”

“也许做梦时从来不知道那是梦。”

我是说一秒钟就可以想完我们的一生,嘣,恋爱,结婚,生子,孩子长大,我们变老,准备葬礼,诸如此类。想象比说来得快

三句话分别指的是,回忆、梦和想象,这三者涵盖了电影里的绝大多数内容。

人有时会在意识的这些活动里踏上比现实广阔的路途,行动更为快速,在虚假中弥补现实的缺憾,触碰现实里无法再见的人,说出现实里没机会说出的话语,去爱,去复仇,去改变,去结束……

梳理完埃文的那些所谓的“穿越”,我想到四个字,“大梦如真”。

当梦境一层一层深入下去,逐渐扩展得比现实还复杂。

当现实是困在医院的小屋子里,而梦境里却有耀眼的阳光与翠绿的草坪,有小狗,同伴,暗恋的女孩和她的笑容……

如果你是埃文,你该如何拒绝虚假?

以上观点仅是一种猜想。

我想,如果从专业的梦和记忆问题方面去解析,也许会更透彻。

(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