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莉导航网

精选免费小说导航平台

通天塔电影影评(通天塔专业影评)

毒药影评|《通天塔》:当隔阂固谓常态

--分析电影的情节缺陷

看电影除了要视觉上的满足还要心理和情感上的满足,就是说除了场面宏大,特技眩目、想象奇幻,武打非凡,更要获得精神和情感的震撼,说白了就是让观众动情动心。

从这个意义上说,《通天帝国》没有给我这样的震撼,有人问为什么要拍这部电影?狄人杰依然被打如入鬼界,好人没有胜利,有观众说一看这就是中国人拍的电影,这么压抑。我说中国历史就是这样的,强权一直是战胜了正义和仁爱的。宫廷权谋统制着中国历史。血腥和残杀时时时刻刻,光明和正义总是转瞬即逝。虽然真实的历史是狄人杰确实逼迫了武则天退位,但那也是武则天登基年以后的事情。这期间,狄人杰依然辅佐了女皇帝。

从在这个意义上说电影是符合历史。但是狄人杰忍受了年,他内心世界是怎么样的呢?他如何在老臣和武则天之间寻找依托,如何在暴政和仁政中周旋?这年中他的内心有什么样的挣扎和斗争呢?

武打影片要是仅仅表现热闹绝伦的武打,是最低幼的电影,电影可爱之处永远还是关注心灵和情感。就算是武打制作团队一流的国际大导电影也只好被观众骂。比如《十面埋伏》。

很多影迷骂不到点子上。其实没有好的剧本就没有好的导演,就没有好的表演,就不可能成为经典。其实剧本才是一部电影的核心和基础。

剧本的核心和基础又是人物,《通天帝国》与《新龙门客栈》里的人物比比,你就会发现帝国里没有一个鲜活而有个性的人物。

狄人杰过于轻飘,武则天太简单,竟然把工程检验这么重大的责任交给一个公然反对(在市井给狄人杰赐剑)自己的王爷,更加没有头脑的是当狄人杰查到国师头上时,她那么多疑的人凭什么完全信任“国师”不会背叛自己另搞一套?尤其是在没有查出真凶就要灭掉狄人杰就更加不能让人理解。案情追踪到这里,武则天难道不关心谁是真凶?!以她的性格不让真凶粉身碎骨诸灭九族能算完吗?沙驼的“本事”实在让人莫名其妙,他一个囚徒竟然能够杀王爷,怎么有那么大的能耐?上官静儿对自己的人生没有思考能力,狄人杰简单几句话就乱了她的心性,难道她不比狄人杰了解武则天吗?

这么多人物纠缠在一起,都没有呈现出个性的精彩出来,病根就是主角狄人杰没有坚定的政治主见。没有让观众感受到主角的主见的病根是围绕着他的人们都是弱智、看客不出招。

狄人杰没有受到足够的绝境,来自武则天和王爷两方给他的压力不够大,编剧没有给他们设计情节让狄人杰接受他们的折磨。

狄人杰没有受到这样的考验自然就没有这样的表现,也看不到他内心,为什么要帮助他曾经反对的武则天,他与沙驼有着怎样的追随和交情?他对沙驼的“阴谋”难道没有同情和支持吗?沙驼对他的复出没有期待和对策吗?他们之间应该有着很深的情感,这个戏是要有的,这是考验狄人杰对待通天巨塔的复杂态度,对武则天的态度。是拥护还是反对?这是很严肃的选择和命题。

我认为表现狄人杰如何破案的情节线索应该减弱,增加狄人杰受到沙驼的邀请,要他保守秘密,一同反对武则天,一方面要保护沙驼,而当他面对沙驼和王爷的残忍,他又动摇。可是他又要面对武则天的邀请和暴政,他的内心应该充满了痛苦和艰难的抉择。因为他不是一般的神探,他是处于政治斗争的旋涡和风口浪尖上,他无出逃遁。他到底是哪一个派的?这是中国几千年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哀和绝境,必须用生命选择。否则陶源明也是做不得的,因为狄人杰不是隐士,是人才,都要争夺。

与其说让要他侦破自焚案,不如说让他来审判武则天与反对派的孰是孰非。这恐怕是千古疑难。似乎不是武打片、商业片的任务,可是一定是剧作的任务,因为在编剧的构思中如果没有这样的思考,情节就不会展现出深邃的台词,就不会出现在人物的行为中,所以刘德华还能轻松地调侃,轻松地为女皇破案,自欺欺人地举着先帝的剑,说缓期执行。然后就跪地称万岁,太没有血性了,沙驼是白白地追随他还曾经受了酷刑了。这一切,他似乎不曾反对过女皇,他似乎不曾进入过深牢大狱,是一个没有政治信仰和操守的软蛋。

我们等待和塑造的英雄一定不是这样的英雄。

(也怨不得狄人杰,中国古代从来都是公检法司一人完成的。不过编剧没有时间读唐史,唐朝公检法司是中国历史时期最民主的。)

相比之下,沙驼更加彻底和决绝,这时候安排狄人杰与沙驼打都十分违背观众的情感取向和心理期待,狄人杰到底是不是在助纣为虐?打得那么火热,正义感却有些无从说起。

狄人杰要承担的是不可能伸张的正义,不能实现的公正和真相。他要对抗的是几千年黑暗皇权的血腥和残暴,不法和不仁。可是狄人杰面对的以暴政对待暴政的错综复杂的黑不见底的阴谋。

厘清真相,监守法律的狄人杰如何弘扬正义?就算他能够查出真相,又如何起诉?即便知道如何起诉,又如何审判,知道如何审判,却又如何执行,执行了,却也许没有了对与错的道德归属。

如果我是武则天,面对狄人杰拿出先皇的所谓上方宝剑问是否杀害先皇,我会这样回答:是不是我杀的,你要用证据说话。我可以授权你去调查。调查出是我所为,我愿意接受大唐法律制裁。但是,在调查我之前,请你先调查清楚玄武门兵变,并把弑兄夺权的凶手揪出来一同裁处,你看如何?

狄人杰一定会被问得张口结舌胆战心惊,这一问,才让狄人杰看到武则天的桀骜不驯、气魄万千。

如果我是狄人杰我就这样回答:玄武门我是晚辈不敢查。但是太宗皇帝即位后爱民如子,开创贞观之治才有今天盛世大唐,他胸怀宽广,君臣情谊深厚,容得下魏征的弹劾和杵逆,而你呢?广布党羽,诬陷告密,残害忠良,我看不到大唐的希望,看不到黎民的幸福,而今我虽然已经查到真凶也不会告诉你。大不了一死,落得个清誉,对得起列祖列宗。

如果我是武则天,立即封狄人杰为宰相,为证明自己是明君,毁了那个作威作福,众矢之的浮屠塔。

狄人杰反对武则天当皇帝一定不是因为女人,可能是暴政和密布便衣警察的恐怖统治,可能是获取皇位的手段不合法,或者是先皇不明不白的死。

狄人杰支持武则天一定是因为,她有着非凡的治理国家的能力。她与反对她的王爷相比,能够保持和平局面,拥有远见和治国方略。或者,在情感上一定要有打动狄人杰的地方。

没有这些对人物内心的思考,狄人杰仅仅是一个神探。故事的力度就减弱了,最后与沙驼的血战显得没有找到真正对手,对决越精彩越显得忘恩负义。沙驼作为影片高潮武打实在使影片的高潮部分大打折扣。沙驼担不起这么大的重任。

狄人杰作为主角,他的爱和恨要有充分的理由,拥护一个人,反对一个人也要一个充分的理由。

不妨改成,狄人杰知道通天塔即将倒塌的秘密,以此,逼迫武则天惩治杀害先皇的凶手,哪怕,逼迫武则天自己割断自己的一绺青丝。

狄人杰的终极对决应该是武皇,这部电影才精彩。当然不能把武则天设计成武工高强的侠客,那就和上官决斗。影片最后武戏应该和上官,文戏是和武则天。

也许是武则天亲手毁了那塔······也许这样才能理解,狄人杰才会屈下高贵的膝盖,高呼吾皇万岁······也许这样,武则天才是一个既残暴狠毒的女人,又是一个开明有反省能力的君王。

也许,就是武则天忽然发现那个本想代表自己威仪和不可战胜的通天塔忽然成了反对派攻击的目标,成了她罪恶和非法获得皇权的纪念碑,倒塌也许正是她的另一种胜利。也许是狄人杰让她明白,以德治国,母仪天下,比武力和权谋更能够征服天下,那么狄人杰所代表的正面价值才能得到观众的情感感应和欢呼,英雄的胜利才过瘾,走出电影院才不会觉得电影这么压抑。

其实这也不妨碍电影继续拍摄续集,因为武则天心中的通天浮屠塔依然还会在各个时刻,以各种形式呈现,有无限权力的女皇心中的恶毒依然还会不停爆发,那么狄人杰就有用武之地,历史上狄人杰也确实辅佐了,这也符合历史!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何尝不是与封建的无限皇权做斗争的历史。关键是狄人杰所代表的英雄气概和正面价值能够彰显,能够让观众切身体会,狄人杰身上所代表的正义和希望,以及他身上的民主观念划破皇权夜幕,穿透几千年的沧桑,也能照亮今天心灵的黑暗。要知道,狄人杰这个人物所承载的意义是十分丰厚的。

这是一个十分宝贵的剧作财富,因为毫无制约的权力会扭曲人性,武皇会摇摆在善恶之间。武则天又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最厉害的女皇,她的美丽残暴足够坏会培养出真正的英雄,狄人杰恰恰就是历史上一个在贞观之后唯一一个敢于跟她对抗的体制内英雄,这中间的故事该有多么丰富和惊心动魄啊!

不要以为我在说深刻的思想,在剧作构思的时候,思想几乎是方向,是剧本在编剧脑海里无中生有的冥冥中的光亮。

光亮不够大,影片就不够有火焰。尽管遇到了大导演,明星阵容,超酷团队,或者能够获很多奖,但在影迷心中就不是经典了。超越不了〈新龙门客栈〉,新龙门表现的侠骨雄风多么感人,而通天帝国呢?

狄人杰这个核心人物没有风骨,血气,那么围绕着他的人物也就没有力度,不可爱了。

从专业上的苛求,《通天帝国》剧作上有诸多缺憾,不过,《通天帝国》也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尝试。深刻的史诗与奇幻的嫁接,让徐克拍历史。其实拍历史故事追求真实是胡闹,但是追求历史情境下的人物的真实境遇是有必要的。谁能否认得了《新龙门客栈》中人物的真实的历史情境。拍历史不要忘了人物的飞扬灵动就不会觉得历史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通天帝国》与〈夜宴〉〈黄金甲〉〈无极〉相比落了地,要好很多,至少找到了真实的老祖宗。也许会有人说这是障碍,我说不是,这次找到了起飞的跑道,而且是坚实的。只是人物的心灵和情感丢掉了,人物丢了,故事就不会好。与〈风声〉也好很多,风声是贴着红色标签,不敢评价思想和价值观什么的。可是从技术上看,两个剧本共同的问题是悬念总是撑不到最后,露得早,露得不够震撼。悬念故事千万不要回头告诉观众,是这么这么回事儿。这么做很土。悬念故事不仅仅是猜谜那么简单。它追求的是揭开谜底那一刻的心灵与情感的撼动,尤其是情感的,要让观众大笑或者大哭的。

《通天帝国》中,虽然后半部分不再告诉“这么这么回事”了,但是因为用沙驼这个人物的来收故事的所有线索分量不够,就只好让沙驼告诉观众他来由和为什么要这么这么做。上官静儿就是国师的谜底也揭得太早,太白,太直接,不高级。

俗话说站着说话不腰疼,不是编剧,就能挑出一大堆毛病。沉浸在错综复杂的情节和人物设计中时,编剧往往自己绊住自己。电影是遗憾的艺术,经典总是少之又少。多少电影人穷经皓首也没有一部经典,除了个人的努力,还有机缘巧合。

从剧作上看,浮屠塔的设置完美和精彩,值得编剧学习借鉴。浮屠塔既具有象征意义,又具备剧情发动力,可惜,没有思想光芒的照耀,让这部精美的作品与经典失之交臂。

此片上映的五年后,九层妖塔被口水淹没了,夏洛终结了英雄大片,这部遗憾之美也许成为历史传奇电影的绝唱。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