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之声国防时空·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聂宏杰
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与军队并肩作战,密切配合,历经近3年时间,最终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一曲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为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国防时空》推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周年系列报道《胜利的回响》。
鸭绿江,发源于我国吉林省东南部的长白山,在辽宁丹东流入黄海北部的西朝鲜湾,全长近公里,是中国与朝鲜之间的界河。这条河,因为一场战争,一首战歌,闻名于世。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词作者麻扶摇老人在生前接受采访时,回忆起当年创作这首歌的经历,老人十分感慨。
年前,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为支援经济建设,麻扶摇当时所在的炮兵一师正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北大荒开垦荒地,进行农业生产,战争似乎已经变得有些遥远。
然而,就在麻扶摇和战友们辛勤种下的大豆、高粱快要成熟的时候,年6月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日,美国驻远东海陆空军迅速参战;6月日,美国命令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短短几天,中朝边境及台海局势骤然紧张,美国想要侵占朝鲜并侵入中国大陆的意图初露端倪。
国防大学教授徐焰:“美国一方面出兵朝鲜,一方面派出海军第7舰队控制台湾海峡,还一方面向越南派出军事顾问团,援助在越南的法军。毛泽东说,美国‘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们的头上,从台湾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腰上,从越南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脚上’。”
群众慰问北上的东北边防军部队
为防患于未然,7月日,中央军委做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抽调军、军、军、军4个军和3个炮兵师共万5千人,组成东北边防军,任务是保卫东北边防,必要时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麻扶摇当时所在的炮兵第一师也划归东北边防军。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词作者麻扶摇:“我作为指导员,都不知道要到什么地方去,上了火车,和老乡告别,许多战士回头看看我们用汗水浇灌的黑土地,绿油油的大豆田,许多人眼睛湿了。是不是害怕打仗呢?不是,真的不是。我们是热爱和平,但是和平是乞求不来的,和平必须通过战争来保卫。”
资料图:年月,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并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名义发布组成志愿军的命令
年月1日,新中国迎来了第一个国庆日。然而就在这一天,南朝鲜第一批部队越过“三八线”进入北朝鲜,刚刚指挥美军在仁川大规模登陆的麦克阿瑟向金日成发出了“投降敦促书”。当天,金日成致信毛泽东,请求中国出兵支援。
国防大学教授徐焰:“这意味着朝鲜战争进一步扩大了。原来美国进入朝鲜战争,它所谓的理由是,‘打退北朝鲜对南朝鲜的入侵’。但美国已经把北朝鲜打回到三八线以北了,这不就已经完成任务了吗?可是美国越过三八线,就是要消灭整个朝鲜北部的政权了,性质就变了。”
月1日夜晚,天安门广场上庆祝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的焰火还未熄灭,毛泽东就在中南海颐年堂的会议厅里召集相关人员,紧急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议题就是确定是否出兵到朝鲜作战。在对朝鲜半岛和国内形势进行分析研判时,大家对当时中美两国的实力心里非常清楚: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亿美元,钢产量万吨。而中国的钢产量仅有万吨,工农业生产总值只有亿美元,美国还拥有原子弹和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
国防大学教授马骏:“那天毛泽东召集会议,晚上点开始,到第二天早上三四点钟还没结束,会议室里烟雾缭绕。他的卫士长李银桥说,老人家矛盾啊,举棋难定,这个决心难下,毛泽东吃了三次安眠药都睡不着觉。”
彭德怀的军事秘书杨凤安
会议决定立即让彭德怀进京商议,而最后是否出兵参战,则定于月4日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再进行讨论。
月4日上午,因天气原因飞机无法按时降落,时任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彭德怀,下午4点才赶到中南海,会议已经开始了,而且气氛很不寻常。彭德怀的军事秘书杨凤安回忆说,多数人员不同意出兵。
杨凤安:“当年我们国家刚刚解放,百废待兴,新解放的地区土地改革任务还没完成,国民党一些散兵和土匪勾结起来,在新的解放区活动很猖獗,所以有人不主张出兵。另外,我们出兵所针对的是武装到牙齿上的美帝国主义,在武器装备上与它相比非常悬殊。”
美军轰炸机群
打,实力悬殊,以弱对强。不打,自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侵朝空军不断入侵中国领空,进行轰炸扫射,造成中国边境人民伤亡,财产遭到破坏。仅8月日一天,就有5批架次美军飞机侵入中国领空,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地区辑安、安东等地的火车站、机场等。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认为,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非打不可的战争。
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年6月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派第七舰队隔断台湾海峡。美国因朝鲜内战爆发,而阻止中国的统一,这对中国的国家利益形成了巨大的挑战。9月日,美国远东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指挥美军在仁川登陆,整个朝鲜战争战局发生了急剧反转。麦克阿瑟当时说,‘联合国军’将在感恩节前消灭所有的对手。如果赤色中国真的愚蠢地出兵,就是在为他们创造回到石器时代的机会。这简直太狂妄了!我们国家当时如果仅仅是用语言抗议,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必须用实际行动做出坚决反击,这也就是我国最后下定决心进行抗美援朝的重要原因。既然美国严重侵犯了我国的国家利益,我们必须做出有力的回应。”
年月5日下午,在继续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与会领导统一了认识,那就是中国不去侵犯任何国家,但既然美国侵略者已经向我们进攻了,我们就不能不举起反侵略的旗帜,这是完全必要的和完全正义的。会议决定由彭德怀率领部队入朝,协助朝鲜人民军抗击敌人。
彭德怀的军事秘书杨凤安:“彭老总在这个会议上发言,他首先说,出兵朝鲜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我们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就是了。”
抗美援朝誓师大会
月8日,中国政府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请求决定出兵朝鲜,并将东北边防军改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此时,岁的麻扶摇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一师第团5连指导员。他回忆说,志愿军将士出征前在鸭绿江畔集结,参战热情十分高昂。
大家不畏强敌、踊跃出征的豪迈气概,一下子激发了麻扶摇的创作灵感。“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振奋人心的词句,瞬间跃入他的脑海;为表现志愿军官兵保家卫国、保卫世界和平的博大胸怀,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和必要性,他很快又写下“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越写心情越激动,越写思路越开阔,对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更加充满信心,就这样,他又写下了第三行:“中华好儿郎,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鲜打败美国野心狼”。
麻扶摇:“我们热爱和平,但决不害怕战争,帝国主义把战争强加给我们,我们要保卫和平,打反侵略战争。”
列车中响起了志愿军高唱“雄赳赳,气昂昂”的雄壮歌声
第二天,麻扶摇写的出征誓词,被抄在了连队墙报上,并在团、师的誓师大会上宣读。年月日,麻扶摇作为首批入朝作战的战斗员,和战友一道满怀战斗豪情秘密渡过鸭绿江,投入到了艰苦卓绝的战斗中。
这首被麻扶摇渐渐遗忘的出征誓词,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被随队采访的新华社记者陈伯坚发现,陈伯坚稍作改动后,将诗引入战地通讯的开头,并于年月日发表在《人民日报》上。时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的著名音乐家周巍峙在局长田汉家里开会时,从当天的《人民日报》上看到这首出征誓词后当即谱曲。就这样,彪炳史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诞生了。
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柴志英:“周巍峙当时看到这首出征誓词时,他正在开会。在会上,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一边开会,一边谱曲,十几分钟的时间就把曲子谱好了。回家以后,他稍作改动就交付发表了。周巍峙在谱曲的时候,他觉得,抗美援朝鲜这个词,唱起来节奏不太舒服,就给改成了抗美援朝。”
麻扶摇老人书写的歌词作品
年4月1日,《人民日报》刊登《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并再次向全国推荐。柴志英教授介绍说,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同时,这首战歌也迅速传遍祖国大江南北,成为时代最强音。
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柴志英:“当年青年们唱着这个歌去参军,工农兵学商和文化部门,可以说,各行各业,妇女儿童们都唱这首歌。所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是时代的最强音。后续部队入朝作战的时候,就唱着它过鸭绿江。”
然而,战斗在朝鲜战场上的麻扶摇对这些情况一无所知。后来,当听到后续部队唱起自己写的出征誓词时,他也充满了疑惑。
麻扶摇:“后续部队到了朝鲜战场以后,经常以班为单位唱歌。有的战士就问我,指导员,我感觉部队唱的这个歌,和咱们连写的那个出征誓词差不多呀,这是怎么回事呀?但当时,战争环境很紧张,我们看不到电视,也听不到广播,我也闹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志愿军战歌简谱
在血与火的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鼓舞着并不知情的词作者麻扶摇,也鼓舞着无数志愿军将士英勇拼杀,浴血奋战。
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柴志英:“年9月,有一个部队文工团的团员叫黄启仁,他和战友在战斗中遭到敌人的飞机轰炸,结果他的左腿被炸成重伤,需要截肢。在医院里,因为手术时间比较长,麻药劲儿已经过去了,他疼得头上直掉汗。当医生准备再给他打一针麻药的时候,他说现在的伤员很多,给其他战友留着吧。为了鼓励大夫大胆手术,他在手术台上哼唱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这歌声感动了医生,也感动了好多战友,大家都流着泪为他去输血。”
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柴志英向记者讲述《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背后的故事
柴志英介绍说,直到年,全国开展群众歌曲评奖活动,《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从一万多首歌曲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一等奖。这时,人们才知道歌词的作者原来是志愿军的连队指导员麻扶摇。
柴志英:“歌曲得奖了,大家问作者是谁,找来找去,才知道是麻扶摇。年7月,国家大剧院举行了建军周年歌曲暨军歌嘹亮的发布会,大家唱起这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时候,全场掌声雷动。现在看,这首歌确实能够穿越时空,到今天还有广泛的影响力。”
志愿军押送美军战俘
抗美援朝战争从年月开始,至年7月结束。在2年9个月的时间里,几十万名优秀中华儿女,唱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走进朝鲜战场,浴血奋战、奋勇杀敌,最终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最终签字,美军上将克拉克后来沮丧地回忆:“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因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并没有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认可,这个认可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正式的外交承认,另外一个就是心里的承认。今天来看,跨过鸭绿江的重大意义,就是中国正式融入世界,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席次中安然入座。”
“志愿军战歌连”在某陌生地域展开实弹战术演练
年砥砺前行,年初心不改。新时代的官兵始终没有忘却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战歌也一直在一座座军营继续传唱。
年9月日,在一场异常艰苦的“红蓝对抗”演习中,从原志愿军炮兵一师第团5连几经转隶而来的第集团军某旅8连,连续作战两天两夜,战斗到最后,官兵们已经精疲力尽。为了鼓舞斗志,他们高唱着志愿军战歌发起冲锋,将红旗插上了“蓝军”的阵地。征尘未洗,指导员伍琦和几位骨干连夜给老指导员麻扶摇写了一封信。
伍琦:“当时我们给老指导员麻扶摇的信是这么写的。作为志愿军战歌连’的传人,我们每名同志都因为这首战歌感到无比的荣耀。在战歌的激励下,连队官兵也始终保持着一往无前的气势和敢打必胜的信念。在信里,我们还跟老指导员报喜,从年改革移防以来,我们连队连续三年荣立集体二等功,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铁心向党、不畏强敌、敢打必胜的战歌精神,在新的强军征程上创造更大的辉煌。老指导员麻扶摇也在回信中勉励我们,要让战歌文化滋养我们的干部战士健康成长,让战歌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周年系列报道《胜利的回响》第一集《跨过鸭绿江》
本集主创
总监制:刘智力 何鸣鸿 陶金泉
监制:吕锡成
策划:孙利
统筹:谭淑惠
撰稿:聂宏杰
编审:李燕飞 孙杰
编辑:赵敏 朱东阳
(中国之声国防时空·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