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一共有两个,首先第一个就是在日本想要进攻武汉地区的时候,蒋介石终于开始察觉抗战的胜利不能只依靠防御,而这次武汉的战争可以说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不仅可以从被动防御的形式中走出来,而且可以将最新的战略扩展到其他战场上去。武汉会战也是规模较大的一场战争,从1938年的时候开始,日本迅速攻占了安庆,这也代表着武汉的战争已经开始了,最终中国部队经历了四个多月的战争,失去了四十多万的战士,也让日本有了将近十万人的伤亡,这样一来不仅让日本的计划彻底粉碎,而且也让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
另外在抗日战争中还有一个转折点,在战争进行到尾期的时候中国曾经发表过《对日寇最后一战》,因为国际方面的巨大变化,中国的形式已经非常明了了,而日本却出现了战败的征兆,在这个时候发表这篇电文,这也就代表着中国已经决定全力以赴的出击,不久之后日本就向中国投降了。
长沙会战,又称为“长沙保卫战”。是指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
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侵略所取得的重大胜利,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原战略态势的战役。
长沙会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华军队,粉碎了日本消灭中国军队主力、“以战迫降”的战略目标,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作战,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地位。有力地保卫了湖南广大地区和我国西南大后方的安全,稳定了湖南局势,并使之成为支持全国长期抗战的重要基地。
据统计,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阵亡、受伤和失踪的将士达93944人,歼灭日军共计11万余人。
二战中中日战争的转折点是出现在武汉会战中,自从武汉会战以后,日军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幻想就得到了破灭。从此就变成了一场持久的战争。毛主席的(论持久战)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发表的。全面论术了这场战争只有坚持,就能获得全面的胜利。
抗日战争在中国战场的转折点有两次:
1、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
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2、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中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余万。
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在武汉会战之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是武汉会战。此战役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四省。中国军队以伤亡40多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万余,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
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在中国军队的顽强阻击下,其妄想通过速战速决逼迫中国政府投降屈服以达到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彻底破灭,从此日军陷入了中国战场的泥潭之中,再也没有实力发动全局性攻势。由此,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