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题主提出了这个问题,我就拿我亲戚的案例回答一下。
在前些年大概在2000多年的时候,大家都知道这个银行卡下信用卡都很好下,大家只要有一份正式的工作,就可以很轻松的办下来一张信用卡,当时那时候银行的政策也相对的比较宽松一点,你批一张信用卡下来额度都还不错。
我家亲戚也就是我的大伯,在那个时代,走本省外市小县城贫困村庄来省会生存发展,最后在省会落户买房了。经过这些年的不断拼搏发展,手上有点小积蓄,他和一般人不一样,大家想的是如何把钱存在银行获取利息即安稳又可以有利息,这也是大部分老百姓的想法,他想的就是投资点啥干下,当时因为也不知道干点啥,加上本身我大伯是农村出来的,在西安已经安家落户,就想着寻思给我堂哥置办一套房子呗,就动了买第二套房子的念头。
因为钱不够啊,就决定分期付款买房呗,当时国家对房子这块调控管理也不像现在严,房价当时对老百姓来讲还是很友好的。
钱不够怎么办,大家都知道银行对于老百姓贷款还是有政策的,房贷也是可以让大家借用公共资源贷款使用20年以上,就是花点利息呗。
大伯把家里第一套房子抵押贷出了20来万吧,找了一个市段还算可以的房子80几平的样子,房价多少我不太清楚,他们和房东谈好了,就把手上现有资金给房东,余下的算上利息每月固定给房东转钱过去。
就这样,第二套房子就这样算是敲定下来了,因为堂兄当时还在国外读书,老两口就把房子租出去给用户居住,以租养房呗。
堂兄读书完回来,房子又被回收过来,在这期间,堂兄就发现这个以租养房这一年也能收点钱,计算了一下银行分期利息以及房价市场上涨规律,萌生了一个想法,就是把这个房子在贷出去继续买房。
和家里父母算过一笔账后,大家同意了这个方法,然后又把第二套房抵押出去贷到一笔钱,这个钱 还欠缺点 首付不太够,堂哥就开始刷起信用卡,为了下卡额度更高一点,他找所有亲朋好友借钱,出利息,借了几十万钱,然后把这些钱就存在自己的储蓄卡里面,放着,就是给银行一个优质用户的身份呗,果不其然 ,凭着自己储蓄卡工资流水及消费记录以及卡里大几十万的存款,银行下卡速度很快,信用卡额度也不错,有个十几万。
拿着这笔钱凑齐了首付,第三套房子又出来了,然后堂哥一家把之前借钱的帐全还出去,还多给了几分小利。
就这样,自家已经三套房子了,但是三套房子每个月压力也还是有的。大伯家又把两套租出去,第二年时候为了缓解压力,加上房价正在缓慢上涨,就把小的那套房子卖了出去,卖出去之后合计了一下,算上分期付款的利息以及房子成本上涨增幅,卖一套房子不仅没亏钱,还赚了房子本身的20%,这个利率远远超于银行存款利息的好几倍。
大伯家拿着卖房的钱,又开始购房,抵押贷款,继续循环这套模式,除了刚开始买前4套房的时候经济又周转困难 又卖一套房子缓解压力外,后面是越来越形成正循环,这样倒腾到16年房子限购的时候,家里已经有10套大洋房了,今年因为名下房子太多要交税在考虑卖几套呢,真是让人羡慕啊。
负债时的行为才是决定你是否能成为有钱人的关键。
有很多人负债是为了消费,自身收入都用来偿债,那最终结果是毫无所得,随着借债过多踏入债务泥潭。
有钱人借钱,是为了负债经营,这是加杠杆的行为,是为了扩张资产和收益,事实上绝大多数富豪都是通过负债经营变富的,这时候借债行为是一种商业手段,不是简单的消费行为。
同样也要清楚的看到,不是每个借债经营的人都能获得成功,最后破产或无力偿债的人同样也有很多,借债一定是有成本和风险的。
当你借债的时候,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偿还方法,不要盲目背债,也不要选择高利贷借款。
2016年在成都花50万就可以快乐的买到不错的房子,那时只付30%就是15万就可以成交啦。彼时贷款35万20年看起来有点后怕,毕竟每月要负担2000多的贷款,万一失业了么?万一房价跌了呢?万一.....?
转过身来到了2018年,你突然发现彼时的房子变成150万啦。你不但轻轻松松大赚了100万,而且之前的负债还是2000,而且还不断递少。
这就是负债变成资产的一个案例。如果你当时疯狂点买他2套呢,结果是什么呢。我就是在当时买了3套。想想也很带劲。不过,时过境迁,今天再这么干,就是资产变负债了,刚好相反。欢迎在线提问,我们共同复盘更多有趣的事情。
负债的本质在于,为资产利益的获得提供杠杆。按揭买房,就是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利用借来的钱挣钱。个人认为,人人都要建立负债意识,负债本身不是贬义词,经营失败才是贬义词。而不负债,或不善于负债,不合理负债,就是最终造成贫富的重大因素之一。